書《巴別鎝之犬》 

作者:卡洛琳.帕克斯特Carolyn Parkhurst

譯者:何致和

出版:寶瓶文化 2006.9.26 初七

 

 

原本相愛的兩個人,何以走到無法彼此無法溝通的那時刻?

你說你是愛我的,但是你怎麼知道你是愛我的?從哪裡證明…

你說你是愛我的,你對我有如你所想像中的那麼瞭解我嗎…

我知道我是愛你的,但是有些事情我卻不知是否該讓你瞭解…

我知道我是愛你的,有些事我卻不知道該怎麼表現怎麼說你才能真正瞭解…

我也知道我是愛你的,一朝醒來,我卻不知道我之於你的意義在哪裡…

我和你之間,該如何、用什麼方式、瞭解彼此的什麼呢?

我愛你一如你愛我那麼一般,我們之間真要透過第三者才能讓彼此確認互愛嗎?

 

故事是順敘,也有倒敘和夾雜,加上各種情感不預期地出現,讀來卻不會混淆,或許是因為這樣的夾雜著,讓人有興趣一直想瞭解到底有什麼樣的前因後果以致於女主人要做了那樣的決定。

 

又好奇,跟隻狗有什麼關係呢?這隻狗在書裡面從小時候的來歷不明、然後過了好幾年的安穩日子之後,突然被發現並非只是一隻流浪狗;弄清楚了牠的來歷,所謂的知道了家,卻還是經過了男主人想要讓牠能夠試著以任何媒介可以跟人溝通的精神磨難,還有差一點又要回復到小時候的任人宰割無法反抗那樣的命運。或許那些精神上和生理上的災難讀者讀來只是故事的插曲,卻於本書的整體概念中,覆加地說明了溝通的以精神進展或是以生理進展之的實質不易。

而其實,這隻之後無以人類之語陪伴在男主人身邊的忠誠伙伴,在精神支註或是所謂的瞭解案情的發展過程中,屬於最是關鍵的一員。

 

如同《奇想之年》一樣說的是失去親人之後的一年間的故事。一個是直接寫下那些時刻讀起來也許輕、實質卻深痛的文字;一個是結構完整,從己身的觀點、也從旁人不瞭解的嘲諷或是不請自來的幫助、從日子或許仍維持正常運作卻也從無神論者進而成為試圖抓住任何精神憑藉的無依者的事件,來看這樣整個過程。

 

概念是溝通,可是通篇卻無溝通二字或是什麼猜測溝通不良的前因後果的明確記載,男主人在書裡面做了很多事、也很多事都沒有做,但是依著一隻狗的陪伴和與其互動的行為裡面,回到最初認識時的那份摸索期,然後許多線索忽然集結起來的那一刻,突然有所頓悟了起來。

對於女主人來講,所做的犧牲,有誰、要經過多久,才能被發現那是源自於有記憶以來一直記著的一個內心深處不明所以其實其來有自、卻連女主人自己都只是隨意提起的一個印象深刻的恐懼。

對於男主人來講,那是一種瞭解了就釋懷了,釋懷了就以事件以記憶中原本的樣貌在腦海裡面留存一個位置放置,不一定美好也不一定殘酷,也許放在記憶庫裡面本身就是一個生命的歷程。

 

剛看過《在雨中等你》,突然想起本書,雖然幾乎是不同的概念。

三年前的同一時間也曾經讀過,印象是那時候讀完之後覺得非常激盪,用了那麼甜美的經過、殘忍的結局說了一個很簡單、但也不是很多人都很容易就做到的概念;當時也很想留些文字,只是人的惰性一來、時間一久,便也懶散了。

再讀一次,突然發現女主人如同刺蝟般沒有留下讓人包圍為她取暖的餘地,冰石一般的堅絕。現下記著,希望自己在與在乎的人之間別築了那麼高的塔而不自覺。

 

p.080童話故事<坦林>:你帶走的是我騎士團中最好的武士

仙女皇后:「要是昨天我早知道今日的事,我絕對會挖出你的兩個灰眼睛,放進泥土做的眼睛;要是昨天我早知道你不會屬於我,我絕對會無情的挖出你的心臟,放入一個石頭製的心。

 

 

 

圖片來源:

http://www.anobii.com/books/007cd667af5353d68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ndm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