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歸鄉》書《歸鄉》  

作者:Bernhard Schlink徐林克

譯者:黃秀如

出版:皇冠文化 2009.4(著作完成2006)

 

這是看完《好繪本 如何好》之後第一本讀的小說,私自揣測如果沒有經過那樣看書的調教的話,可能觀感不會如同現在這樣想用力稱讚這是本很有內容又好看的書;也是本值得用腦力專心去看的一本好書。

 

故事裡面的「我」從小就被堅毅的單親媽媽給撫養長大,但是媽媽努力搏生活、不願或許也是無力去回答我很多問題的態度,無形之中讓我漸漸也養成了自主而孤立的處事態度;跟母親一起的生活是基於不得不的需要,感情上的孺慕則依賴著寒暑假得坐長長一趟的火車才見得到的祖父母。

祖父母留給我的不只是少年時代感情可以有歸屬的依靠,還因著他們閒暇之餘所編而口頭嚴禁少年時代的我花時間去看的《帶來歡樂與絕佳消遣的小說》的隻字片末,讓作者有份莫明的感覺而開始踏上尋找那書裡面的一景、想像中經過有夠長的離別之後返家時當下的那個片刻的旅程。

經歷過情人無法離她的舊愛而去所感受到背叛的感覺、經歷過前妻與情人相偕出遊而必須與青少年階段的兒子相處的短暫生活,小兒非黑即白的思考有時候也會讓我陷入長長的深思那字面上看不到的意思。我或許以為自己的生命歷程只是隨遇而作息,但那種對感情的堅執而冰冷決絕的態度其實是血脈上的其來有自的。

柏林圍牆倒塌之後,路上剛好遇到的機會讓我剛好有機會可以在東西德往返各有一份工作,是那樣的機遇之下加上我主動出手握住那份熟悉的情感,讓我感到此生的感情終於有了份歸屬感。想結婚這樣的念頭或許是因為感情衝動的,現實生活中結婚登記的不得不然的行為卻讓人本來該對那樣意念有令人滿意的實現而突然覺得官僚而有所卻步。追根究底之下卻發現那阻擋著與情人終成眷屬路途的,卻是我心底掛了一輩子的對父親的執念。發現活在母親胡亂編排的生命還有名字的大半輩子之後,我,真的很想離開家鄉,飄洋過海到紐約那樣完全沒有概念的異地,尋找那份收著對父親形象一輩子的鄉愁。

冥冥之中自有一份秘密吸引力在我和父親之間發生,暗中努力之下也果然挨到了最接近其人的核心中心;身為一個政治系的教授,暗中每年群聚一小群人在荒郊野外的公社讓人親身體會什麼叫做恐懼。什麼叫做恐懼?什麼又是責任?拿著自己有出於教育的意圖而以奇怪的行為及方式實行,這樣的人真的是我想要瞭解的一個人嗎?那樣的人是我找了一輩子的鄉愁嗎?就算我這下子終於肯放下對父親的執念好了,我那好不容易失而復得想認真廝守一輩子的愛人難道就會在原地等我回去嗎?等我終於發現我要的是什麼的時候,天地之大還有願意收留我的地方嗎?

 

真喜歡P.282「露出那嘴角上揚、堅定而又無比溫暖的微笑說:『原來是你。』」

 

再廢話一句,如果沒有讀過先前說的那本書的話,大概是沒有那個耐性把大部分文字讀進去的。書裡面的感情顯現要嘛不是太碰壁的冰冷、要嘛就是太折騰人的心裡轉折,或是用說理的方式進行感情的交流,連小娃兒的童言也近乎成人式的說理,整個生活環境會不會太理智了點?

可是回味起來的話,其實這樣理智的編排分明其實是我很愛的電影基調(你很愛?先生你哪位?),環境不管再怎麼變遷,那種感情上的清苦堅忍其來有自。現在的我已經不會要求電影情節一定要「給個說法」說說到底是為什麼要對人或是對自己這麼殘忍;本書說的是那樣的性格與環境之下會有什麼樣的生命發展或是有什麼深刻的體悟,或許是年紀、心境的時機點吧,剛好讓我可以在這樣的時機讀得下書裡面那個我的生命旅程。用文字穿插著現在與過去不同的片刻、還有穿插著現實生活與文字中讀到的情景,作者以文字穿梭著時間與空間,讓人讀來未感絲毫的逼迫而做作,這是我很喜歡的一次閱讀經驗。

 

作者是電影《為愛朗讀》的小說原著。電影是看過也算得上是喜歡的,只是覺得那份說不出口的自卑不夠深刻,但是喜歡女主角照著本性來而溫暖的本性;那份青少年時期因為倏然的斷訊而被封閉起的心靈,在生命的後期居然也有被重新開啟的時機點,雖然感覺未免也太來不及了,卻為在那時塵封了多年的情緒終究也流洩的出來不免動容。

基於奧德賽的共同點,《為》書應該也是尋找個不停的故事吧,很好奇文字會怎樣書寫那樣的冰封與尋找。出關之後有機會要找來看看。

 

 

圖片來源:

http://findbook.tw/book/9789573325338/basi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ndm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