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山家之味》《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11元的鐵道旅行》《一個印第安少年的超真實日記》

《一輩子的戀愛》《女兒父親》《金魚度假去》

書《橫山家之味》  

《橫山家之味》いても  いても

作者:是枝裕和KORE-EDA Hirokazu

譯者:鄭有傑(1977,《石碇的夏天》2001,《一年之初》2006,《陽陽》2009

出版:泰電電業(馥林 時報) 2009.04初 

 

我是先看到有電影之後才發現有書的。

看到電影海報的時候曾經盯著那海報,是有那麼一點好奇,背著觀眾上坡行的那一家子人到底要去哪裡、做什麼事、在想著什麼呢?是因為阿公嗎?

可惜那時候還沒有推衍出這戲不會上我勢力範圍的二輪戲院的結論,就錯過了。

讀過書的感覺很好,文字可以把其中的情感交待得更深切,那些原本在畫面裡面意味深長的停格有比較明確的意象。

那麼,畫面這麼乾淨的夏天裡面的一家人,定格的那一剎那,留住的是什麼?

 

書皮書內放了一堆電影相關的照片,明明該是蟬叫到糾纏不休那樣子的夏日卻有自適的安靜,明明該是汗如雨下的熱力卻定格到有透心涼的感覺,明明是有為了特殊目的的一趟行程卻以日常的吃吃喝喝說說走走看看串起過往與未來,明明感覺和樂又善意的一家人其實或時而結成不同成員的小群體圈圈時而或直陳心中的想法而讓人心驚膽跳該如何渡過那樣一句話或是那樣一個時刻。

而那些讓人心驚膽跳的時刻,有時候卻又是所謂家庭這樣字眼的真面目。

身經百戰串起家中主要氛圍的母親揮不去長子所有好的記憶最能與女兒拉拉雜雜好像還能透過和服與新媳婦建立不錯關係,或許心頭痛卻是悔進橫山家…

幾乎在家中隱形掉的父親恐怕對自己在社區的地位被隱形掉更不能自處,雖然最終仍無法成行,或許在最末的那一席同看足球邀約的互解也能留下感情的善終?

姐姐一家真的是很和善嗎?請看那最末的三年,一年是兒子不舒服一年是兒子考試一年剛好全家出國去了;一邊還精打細算努力勸服二代宅…

不善交際終於新近成親的次子該是硬著頭皮帶著新親人返家,從他的眼中看這個有著新仇舊恨的家人們,祥和的氣氛中卻帶著好多好多的變調。

新媳婦願意配合一起回到家,卻也感受到了婆婆的手法而仍要繼續溫順謙馴。

新孫子明明就是個小孩樣貌,真把心中話講出來的時候,卻有著成熟大人的力道。

 

由橫山家人處理了向來的家中味,(觀眾的眼睛)吃著橫山家向來味道的料理,感受了橫山家成員不同事件以來所交織的各種氛味,那麼,所謂的家,在觀眾讀者們的心中所謂的家又是由怎麼樣的味道所合成的呢?

 

所以是枝先生由文字鋪陳的空間跳躍、眼所見的畫面所能連想所能引動記憶的功力、明明該是單純的人兒卻組成這樣內心複雜的各種小世界,實在是太迷人。

希望有緣看得到電影。

 

有沒有讀者會去想自己的家會有什麼樣的味兒呢?或是預期這是怎樣的一本書呢?

「人生,總有那麼一點來不及。那就是我失去父親、還有母親之後,我最誠實的感受。」(p.227)

「我想要描寫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悲劇、歡笑和殘酷」,這是作者折頁中的一句話。是我拿到書時完全沒想到的內容,還好讀之前也沒看到這句話,讓那些感情真真實實地由自己感受而來,然後真心喜歡這本書。

也會真心記得這一位作者。

 

圖片來源:

http://www.readingtimes.com.tw/ReadingTimes/ProductPage.aspx?gp=productdetail&cid=mcac(SellItems)&id=YX1703

───────────────────────────────

書《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    

《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木村阿公的奇蹟蘋果》Keiski no Ringo

作者:石川拓治

譯者:王蘊潔

出版:圓神 2009.103二刷

 

完全勵志真實故事。

我喜歡阿公說的如果要絕望到自殺的話還不如盡全力試完最後一次沒有悔憾了再說。一個走過那麼幾十年現實經濟與心靈煎熬、面對過家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忍讓配合還有自身無法充份滿足家人溫飽需求的人,講起這樣的話特別有份量。

(自身承認完全沒有辦法這樣渡過那樣的窘境,不是會支撐到最後的那種角色…)

 

記下兩句有感覺的話:

「為一件事瘋狂,總有一天,可以從中找到答案。」木村的這句話正到盡了他的人生。(p.039)

「協助大自然、分享大自然的恩惠,這才是農業,也是農業應有的態度…我所做的事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只是協助蘋果樹而已,我相信這對人類的未來一定有幫助,或許這麼說有點誇張,但我由衷地這麼認為。」(p.209)

當然那個「可能是因為我太笨了,蘋果樹也受不了我,只好結出蘋果了。哈哈哈。」也很讓人絕倒,哈。

 

真是一個打落牙齒記取教訓的可愛阿公。

 

圖片來源: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47838

───────────────────────────────

書《11元的鐵道旅行》  

11元的鐵道旅行》

作者:劉克襄

出版:遠流 2009.6.5 初三 @350

 

收錄了作者大抵是20002009仍有後補一些內文的紀錄。

內容分成:

喧嘩旅驛:平溪 十分 知本 鳳山 高雄 集集 大甲

寂寞小站:三貂嶺 牡丹 二結 和平 山里 後壁 新埔

高速風景(有關高鐵的二三事)

風物尋味:侯硐 平溪 宜蘭 大埤、小米蝦和池上便當 奮起湖 鐵路便當

 

先生的文字之前比較常看的是跟自然有關,很喜歡那些講起來好像稀鬆平常卻蘊涵了多年累積的實務與理論(有吧…)的深厚;看似是閒扯,其實也含有某種程度對這片土地的深愛。

三貂嶺那篇在《旅行台灣》的時候讀過,再讀還是不能理解千禧年那個日本年輕人的邏輯;不過人與人或事件的相遇有時候也只是緣份而已,能把那樣的緣份以文字記了下來日後供作自己或是讓別人也能讀了一晒(或沒有),那也是一種福份。

 

鐵路於我大多是北迴線最早那班平快車、東北的海岸線還有鐵路便當的記憶。

衝著那些被喚起的古老氛圍的記憶,不多說,此書不買怎行!

 

圖片來源: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116171858731

───────────────────────────────

書《印第安少年》    

《一個印第安少年的超真實日記》The Absolutely True Diary of a Part-time Indian

作者:A NOVEL BY SHERMAN ALEXIE薛曼.亞歷斯

   ART BY ELLEN FORNEY雅倫.傅妮

譯者:盧秋瑩

出版:木馬文化 2009.3

 

我必須證明我永遠不會放棄,
我永遠不會放棄努力,
我永遠不會放棄努力過生活,你懂嗎?
我永遠不會向任何人投降,
永遠,永遠不會,絕不。

 

本書跟也是好好看的《偷書賊》的連結是因為2007西雅圖簽書會場上,Markus Zusak是接著本書之後的下一場,不過本書作者除了向現場讀者推薦後一場的作品之外,還留了一本簽名書給下一場的作者。嘩,這樣的善意成就了一場好朋友的緣份。

 

其實看完了之後還是不知道原文標題的那個part-timepart-time在哪裡…

本書也不志在勵志,不是說了什麼為了要更有成就什麼的所以從印第安保留區的學校跑到白人校區上學的一個少年;大部分的是生活周遭的細碎小事,或許因而發生一些當初沒有預料到的意外發展,或許因此生活中發生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遺憾或是人生難題,不過書中這個實在平凡無奇的小伙子不也一件一件地讓事情發生了或是面對面把自己的難題就渡過了。

那些文字裡面所描繪出的少年的生活並沒有什麼熱鬧喧嘩或是青春洋溢散發光采的接連熱鬧的精采,但是那些淡然的文字當中,有著或許有點奇怪卻又好像很自然而誠實說故事氛圍,吸引著讀者捨不得放下書本,好奇著還有什麼事件要在那樣一個轉變的年級發生。

配以把一些古怪的想法停格的插圖,造就了這一本有著奇怪路線卻又好看的書。

 

個人最鐘愛的還是最後兩個少年以籃球無聊又心照不宣地恢復了曾經中斷一時的友誼。

忍不住有一個無聊的想呼口號的衝動:Go, Junior go!

 

資料來源: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27289

───────────────────────────────

書《一輩子的戀愛》1    

《一輩子的戀愛》

作者:草莓圖騰

出版:方智 2010.2

 

2010.01.25上班連上網路看信後,沒有太多猶豫,火速網路訂了書(瞎密,還要湊滿額才免運費?圓神和方智是有很多我很喜歡看的書類啦,不過還要找,臨時也沒太多想法,牙一咬,算了,免運費跟我沒緣),心裡面有點七上八下。兩天後書很快就寄到辦公室,打開來看,哈哈還有贈品,很甘願。當時原本還在看上一本書還是下一本書的,硬是下班後趕完進度一下子嗑完。

書《一輩子的戀愛》2   

(鵝卵石的秘密在第94頁)

 

從作者在pchome時代就跟著跑到現在的平台追著文章。沒習慣跟太多人的文字,網路上面多的是寫起來總都是我我我的作者,跟慣草莓之後也很少再去開發新來源,除了不吐髒話不能發洩心中穢氣的那個摩門總讓膽小讀者如我輩心中打了個突之外,很喜歡作者講著身邊零零瑣瑣的小事,然後湊成一個家庭的寫照。

在作者的網路文章還有意見裡偷學到了一些想法,不一定是普世所認為的好或壞、搞不好亂學學成了個東施效顰也不一定,不過我很感謝那些配備偷學起來之後覺得自己可以比較tough地處於原本我不太瞭解的一些情境。

身流八卦血之我輩也一直好奇曾經說自己醜卻又曾經說自己從沒強求卻又總是男人緣不斷的過程是怎樣,當然,還有那個遇到畢生愛戀的那個經過到底是如何。

作者果然是個好妻子來的,是有丈夫的首肯才能讓讀者們一飽八卦的來龍去脈。

 

承襲作者網路上向來的風格,其實我是喜歡這本書的,自己向來就喜歡的作者寫了向來就讓人好奇得不得了的題目的書,當然很是一飽八卦讀者的眼福。

作者說起故事是很有一番自己的魅力的,尤其是自己的故事,糾結的內心戲說起來更有份量可以佔了更多更多的篇幅。但是,太習慣作者向來網路文章風格的(或者要加上貪得無厭的形容詞)小讀者我,實在不太能適應那第一趟歐洲行的12篇約53頁篇幅,有點像是旅行遊記、也有點像是看著照片回憶著當時情景講故事的可能,或許那些地理的歷程在這一段愛戀佔了份量十足的重要性所以需要風景上面地描繪一番,也或許全書只有談我我我或是愛愛愛可能實在太單面向所以加了一些不同調性的調味料,但是心急如我輩的小讀者貪心的其實只是那「我愛你」之後的沒有回應接下去會怎麼直接發展啊(抱頭)~~

 

不過還是很開心自己居然也能拿得到石頭的:)

希望自己也能有一天有一個契機可以去問自己: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不過這假設性問題也太激烈了…),我想跟誰在一起迎接整個世界的崩塌(咦,怎麼突然冒出《鬥陣俱樂部》的結局畫面…),然後也能勇敢地給自己一個誠實的答案。

 

 

───────────────────────────────

書《女兒父親》    

《女兒父親》

作者:陳浩

繪圖:陳翔

攝影:楊雅棠

出版:遠流 2009.9.16初一

 

寫到這裡有點心虛,因為這些記錄主要是記自己開心的,改寫作者的文字便成「過去的事就讓它這麼過去吧,世上不少一段文字,多你這一段台灣的空氣和噪音也不會改善…何苦非要曬這個冬天不易見到的太陽呢」(p.222)

 

看到推薦序之前並不認識這位作者,讀內文的過程中也一直好奇阿不然感覺之前登過報紙版面是登哪一報?不過好像也不是太重要,文字好看不讓人空虛就是好書。

很羨慕那雙女兒有這麼寬闊的發展資源(書裡面很多的活動都不是有資源可以支持的人家可以做得起的)和空間,有這樣在女兒有需要的時候可以有內涵餵養也一直充實自己內涵的父親也很不容易,尤其是在這樣忙碌社會的現今,莫說(感覺是)忙碌的大人物了,就是感覺不那麼忙的小兵也不是一直或是讀書或是充實書櫃的。

 

無聊地比對過了一下大概每格四頁會有隻小小鳥的小小圖好像沒有重複過(這也能記啊…)

內文分了父親的女兒與女兒的父親兩部分,前者主要講的是與女兒之間的相處或是想法交流,不同世代的激撞還蠻有趣味性的,女兒長大了,經過不同成份的餵養之後,應答相處起來是很好玩的一家子;後者主要說的是作者身為社會人物的一份子的在不同身份上、經過時間歷程之後的一些想法。每每沾到了政治或是說到了媒體的篇幅的時候總讓向來習於輕思考的小讀者深感沒有用過功的慚愧,不過有人要說一番歷史給小讀者也算是很偷懶的進修方式了。最後的「九十年代的一頁電視」才知道原來當出的傳訊中天懷抱的全球華人立台雄心原來有這麼大(再度慚愧去…)

 

圖片來源:

http://findbook.tw/explore/tag/10310/11017/11155?&page=2

───────────────────────────────

書《金魚度假去》    

《金魚度假去 一部關於失去的回憶錄》

The Goldfish Went on Vacation  --  A Memoir of Loss

作者:Patty Dann  派蒂.鄧恩

譯者:項慧齡

出版:天下 2009.11一版一刷

 

先摘錄推薦序:

一、誠實面對是上策

二、坦然為死亡作準備

三、回顧過往,把握當下,有關愛的陪伴

四、分享悲傷,允許差異

善終的尊嚴、安適、和好、接受,善別的放手、祝福,善生的面對、前進,交織出面對死亡的另一種選擇。

 

本書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 

「那腫瘤叫做什麼?」

我儘可能興高采烈地回答:「原發性腦瘤。」試著讓它聽起來像一朵美麗的花。

第二部

在初為人母的那些日子,以及孀居逼近之際,每個晚上我都覺得一小部分的自己崩解了,聆聽學生們的故事,讓我重新縫合起來。

第三部

我沒想到三十年後,我的壁櫥內也會有亡夫的衣服,而我一點也不震驚。

第四部

我聽到他說:「嗨,你是月亮上的男人嗎?是嗎?我快五歲了。」然後他掛掉電話,臉上露出微笑。

 

語出p.96,「什麼是你第一個關於失去的回憶?」一位四十多歲的母親,不知道該如何告訴四歲的兒子他養的金魚死掉了,所以她把金魚沖下馬桶,然後跟他說:「金魚度假去了。」

 

有點好奇,感覺本書好像是被列入童書類的?

想起奇想之年,不過書中處理的是作者本身的情緒,很主觀地,把心裡所想的、或是遇到事件刺激的時候心裡面直接了當的回應給記錄下來;是痛澈心扉的那一年的紀錄。

本書主要處理的是作者在變成孀居的前後陪伴這個她好不容易才有的幼子的過程,說的大部分是事件,當然也有從事件中所反應出來的當時心情。藉由不同事件發生的推衍、藉由那些與周遭人物應對的陪伴、藉由那些深藏在記憶中美好回憶的連想,述說的語氣好像比較客觀,但是其中沒有用文字明白揭示的情感傷痛並不亞於前書。

本書因為比較偏向觀察作者之子的反應,不希望那些也許對大人來講是無止盡傷痛的事件對小孩也造成陰影,所以最後也是以其子十歲時的行為話語反應做為結束。或許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接受那最後演變或是期許能在什麼樣不確定的未來有個自己比較偏好的未來發展。不過我喜歡書裡面這樣也是一個過程的展示,不當做是工具書,而是可以供人參考的一種選擇(只是當然不免懷疑自己說的是不是太也輕鬆了…)

 

圖片來源: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522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ndm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