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娜鄂蘭:真理無懼》   

 

導演: Margarethe von Trotta 瑪格麗特卓塔

演員:芭芭拉蘇科瓦 Barbara Sukowa、艾克塞爾彌爾伯格 Axel Milberg、珍娜.麥提爾 Janet McTeer、尤莉亞.嫣琪 Julia Jentsch、烏爾里希.紐塔彥 Ulrich Noethen

 

  1960年,以色列政府綁架了二次大戰中執行大屠殺的納粹阿道夫.艾希曼,要在耶路撒冷進行一場大審判。即使周圍好友有人為她的安危擔心,鄂蘭本人想親自觀審的意志非常強烈,事前主動跟《紐約客》聯絡寫稿事宜,審判期間不斷地與朋友或是猶太同胞們熱烈討論詰問過程,事後還帶回好多的書面資料繼續跟寫稿、生活、教職、和專業的精進搏鬥。鄂蘭以其獨立的思維交付了300多頁的稿子,認為自己所得的結論是很正常的;《紐約客》即使事先預見了鄂蘭對於猶太人領袖的可能所作所為會招致反對的聲浪,還是原文照錄全數刊登。身為一個猶太人,或者,說是身為一個人,應該要如何思考、或是對於自己之所以身為一個人所應該要負的責任義務要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劇本直接從1960年審判艾希曼這個事件,來看鄂蘭這位不喜歡被人稱為哲學家的政治思想家,除了觀看到就在那個年代的氛圍下,鄂蘭很明確愛的是朋友而不偏愛任何一個民族的人生觀及與丈夫之間雖然動如參與商、卻親暱地相知相愛的關係之外,還帶到了鄂蘭年輕時代影響她思想最重要的師生關係。究竟那謎樣的學習過程當中,學到的是如何去思想或是行動的本質,還是感染到了殘害自己民族另外一方的邪惡思想?

  鄂蘭日常生活裡跟朋友之間本來就會進行不同議題的不同討論,與朋友之間的論點不一定相同,或許談著談著就變成彼此的討論就大聲起來了,但是彼此之間也知道那些討論不是為了討論個是非結論出來的,更多的是增加彼此不同看法的瞭解,所以討論完畢之後彼此還是笑臉相對的好朋友。

艾希曼這個事件,經過鄂蘭定下心來看這個世人稱為劊子手的戰俘,面無表情地對其行為淡定的陳述意見之後,她立下艾氏不過只是在巨大的邪惡之下一個平庸的存在、放棄了之所以為「人」這樣一個可以獨立思考個體的權利能力、而完全把行為責任推到只是依法行政的層面所以艾氏無罪,因為他只是領受了巨大的邪惡而成為一個不會獨立思考的惡魔罷了;之所以會變成這麼大規模的屠殺可能是有其他的原由,因為如果只是對個人應該是不致於讓個人的行為彼此影響而造就這麼大的規模,所以她還提出了猶太領袖可能和納粹之間有什麼協議或是關聯的看法。但是所有她親近的猶太裔朋友都完全無法認同她的觀點,明明就是一個執行大屠殺任務的主要人物、明明就是納粹迫害猶太人,歷史已經都明顯地呈現在世人眼前,為什麼鄂蘭還可以睜眼說瞎話覺得艾氏無罪、還回頭過來批評猶太人自己?

  由本片所詮釋的鄂蘭讓人感覺她是個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觀及獨特思考方式的一個思想家,也許那最初帶領她思考及行為的老師偏向了納粹的思想,卻一輩子地影響了鄂蘭的獨立思考。就艾氏審判事件來講,普世希望看到一個正義的伸張,覺得就算送艾氏上絞刑台也只是剛好而已,她卻會去思考這個一點都沒有感覺自己罪大惡極的人是否在思想層面上出了什麼差錯,在其他人或許覺得是非立場很明顯的事件,為什麼他居然看不出來而還只是執行公務,難道我們還可以稱讚這個人是在職務上力爭上游的一個人嗎?他的思考模式到底有什麼與眾人不同的地方?而最終得到是巨大的邪惡影響了一個人,讓人變得不會思考、變得平庸、讓人之所以放棄為人的能力。

  在那樣一個事件的風頭浪尖上,身為曾經被迫害民族一員的思想家,以一己之力、用自己覺得很正常的思考模式得出的結論與世人的期待幾近對立,抗議信件不斷,連朋友之間都說她過於自大所以斷絕了友誼,質疑她忽視民族被迫害的歷史,她卻依然能客觀地道出在這個事件裡,她要做的是瞭解真相,瞭解真相並不代表原諒,可是她的朋友們卻無法原諒她邪惡的平庸的講法而離去。

到底一個人可以具備多少勇氣可以在逃離拘留營、沒有國籍地過了18年、參與了殘害同胞劊子手的審判之後得出其人無罪然後還願意為其人的平庸與自己正常的看法,辯論到至死方休?那會是具有多大能量的一個人可以有這樣的力量可以守護一生?我們所學的累積是否曾經也培養了我們選擇正道而行、並且在正道上有勇氣面對不同的想法而最終仍能行在正道上?身為一個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個人,是否真的發揮了之所以為人的能力並能夠承擔所做決定的責任?這是身為一個人一輩子都應該要不斷思考的一個議題和過程。

  不過反骨觀眾如我,忍不住提出一個小小疑問。除開她的丈夫及摯友Mary McCarthy之外,難道平常與眾親友思想論證皆屬枉然了嗎?沒有人瞭解到能夠寫出《極權主義的起源》、對極權主義極有瞭解的一位思想家,可以認清這樣一位把所有罪責都推到執行公務的平凡人戰犯所處的巨大邪惡嗎?忍不住要覺得這樣一味指責鄂蘭的過於自大難道不也是邪惡的另外一種呈現?是否當立論人身處在不同民族、意識、思想等等的立場時,就一定會為了維護自己的立場而有所偏頗?

  片商很有智慧地、或是選擇的時機很好,在電影完成一年後的這個月份(鄂蘭生辰月)、在《平凡的邪惡: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繁體中文版問世時,上映了本片。做為瞭解一個思想家守護一生的宗旨,本片做得很到位。不知道為什麼,很喜歡片中帶了歐腔的英文、但是討論思想起來回歸母語時又帶了狠勁的口音。

  好奇的事情兩件:這個德、盧、法資的作品忠實地呈現這位後來在美國任教的教授課堂上必然的行為,現今還有可能容許這樣的存在嗎?還有,如果這事不是因為與《紐約客》有所關聯的話,與其他媒體的合作是否有可能出版她的這一番論述?

  吸引了比平常晚場還要多觀眾的一部與思想有關,可能還算是比較嚴肅議題的電影,本片算是成功吸引了觀眾。

  還有,很開心因為本片多認識了一個演技好的女演員。  

  Hannah Arendt, 19061018-19751204

 

 

圖片來源:

http://www.imdb.com/title/tt1674773/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漢娜鄂蘭 真理無懼
    全站熱搜

    mandm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