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換心》

 

作者:Jodi Picoult

譯者:謝蕙心

出版:臺灣商務 2009.1初二

 

 

如果你需要一顆心臟讓你的骨肉健康地活下去,事實上看他快樂地生活就是你一直以來的希望,可是有一顆來自於有不共戴天之仇的人願意主動拿出來的心臟,你會如何做決定?

如果你需要換一顆心臟才能繼續健康地生活下去,可是有一顆來自於殺親兇手願意主動提供的心臟,你願意換嗎?

經過一番學術的歷練之後,你受到感召去當了神父。第一次有機會可以去當死刑犯的精神輔導員,這個對象恰巧是十一年前你無法以一擋眾、力挽狂瀾請求其他陪審員多點時間再多方面地考量而為他套下死刑枷鎖的人。明明是一個該是眾夫所指萬惡不赦的一個人,卻在死刑實施前在監獄裡面出現了什麼自來水變葡萄酒、一個據說分給幾個人吃都吃不完的口香糖、愛滋病犯人居然免疫系統看起來很像回復為正常人的狀態、然後一個沒受完教育可是可以講出連經歷較為青澀的神職人員還要經過千迴百轉的查證之後才找得到的宗教書裡面的一句話等等的疑似神蹟,身處在依附著過去法律事件所產生的迷惑感、還有現在正在發生的事件讓自己好像更加增強相信神的存在而自己的宗教信仰卻無法讓受刑人願意接受洗滌其心靈的無力感之中,到底你最後還能、還要相信什麼?

一個有愛滋病的死刑犯,因為新室友的到來,突然可以感覺自我健康良好、也突然發現不自由的環境裡面有一些他不太能理解的變化,於是也突然地有多餘的機會可以感受一些不自由空間裡面的美好、有多餘的時間和體力可以想想曾經的那些美好;對於離開人世這件事情,最後會懷抱的是被處刑罰的怨念還是會有如何可能的美好而去呢?

一個為人權努力打著大大小小官司的律師,沒有什麼好值得驕傲提出來的人際關係,有著連自己也沒有辦法太正面態度去接受的外表,連跟母親都很容易就雙方都處在瀕臨蓄勢待發的崩潰,不過老天還是待她不薄地給了一個可以接受持著無神論立場女兒的拉比父親;最後還無心插柳順道撿到把她視為珍寶的帥醫生。這個她主動出擊最初是想要為死刑犯爭取人權的個案,最後她也了尊重他的權利而努力搶救他的心臟;如何在那樣的前提下,讓一個以施打毒藥執行死刑的地方政府,可以在預算範圍內尊重到死刑犯也可以有的自由意志?

 

這個故事還是延續作者一向擅長的可以從很多面向著手的有爭議議題的風格。故事中沒有讓死刑犯有發主觀描述的地方,所有對死刑犯的瞭解都是從其他人的對話還有回憶中所構築的,如果從這樣的方向去想的話,本書除了顯而易見的書名標題之外,或許也可以帶到的是問題家庭中為了解決問題而衍生更多的問題及更多的問題成人;不過個人想來這實在是一個很難下手也很難有一個可以收到立竿見影的措施可以施行,只是在現在什麼經濟財政民生等等大層面的都說要搶救的時代,這種問題不知道可以在什麼樣的人大聲疾呼之後可以吸引到如何的長期注意然後從很多層面去下手。

 

向來對宗教的議題都沒什麼熱情,所以說到什麼古宗教書籍相關的部分,大概都被我忽略掉了;但是本書裡面可以揉合宗教、法律、信仰、自由意志、與見不到的親人的糾葛、與天天相處的親人的相互需要卻又那麼獨立、該是親蜜的母女間的難以相容還有人性的掙扎等等(其實好想說也有幸運宅女的故事耶…)而形成一個好看又容易讀的故事,要下的功夫很多,還蠻厲害的。

這大概是讀過的作者的書裡面,看得最心平氣和的一本,大概是因為看電影的經驗還算夠吧,大概把那句聽起來很惡狠的關鍵那句話猜出幾個面向,然後因為心裡面已經打個底了,所以沒有像讀之前的幾本書那樣狠狠苦苦追著要問為什麼、猜不透為什麼還要一直怨恨作者把謎底藏得也太深了、然後還活該自己苦苦追著要答案。

然後還要說作者實在有夠理智的,不過也許跟我不是個實事求事的懶散讀者有關:在以為故事該已經大略底定的局面之後,作者還把過程中其他還沒有經過科學檢驗過的奇蹟說出個道理來,構成了一個說得圓圓滿滿的故事;不夠用功的讀者馬上在那一刻覺得被作者的下伏筆又記得解套的認真給打敗,然後私以為還讓原本最初以為的單純善意給濛上了一層心機很重的感覺。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2337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ndm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