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 王兵:「電影應只忠於創作者。想拍的東西,只要跟內心相符就可以了。」
紀錄片,2013金馬影展的片單之一。
很單純,227分鐘的片長,主要記錄的是雲南昭通市的一處精神病院裡,有著不同行為和態樣的病人們。
也許只是剛好的編排,排在比較前半部的大多都是單一一個人在病院裡面長時間靜靜的自處或不斷重複的行為,也有病友間聚在一起默默的蹲著或窩在病房裡面抽煙、習慣性而又動作緩緩地幫忙其它病友清潔身體或整理病房內的環境;如果只有呈現病人不發病狀態而已的話,這部片可能就真的只有相似行為的不斷重複而已,除了病友之間不知道到底是自發還是習慣性的可能是撫慰的行為之外,可以觸動到情緒牽引的地方可能就少了。所以後面大半部帶進了被病友打電話找來探視所進行的對話、一對男女病友透過不同樓層鐵窗之間也可以進行對話、還有一個病友在農曆年前被接回家的過程;透過這些對話的過程讓人看到即使是心理生病的人還是有所謂的人際關係的需求的。
王兵2003年以超過九小時的紀錄片《鐵西區》受到國際影壇注目,後續的作品大部分仍持續維持以紀錄片的方式進行,他的鏡頭持續地帶到他想關注的地域國土的東北與西部等地,透過鏡頭的焦點凝聚,觀者從那些日常生活的淡然與有一搭沒一搭的對話描寫中,瞭解作者視野的溫度並各自領略生命的況味。
如果對本片背景一無所知就來看電影的話,剛開始可能只看到一些動作遲緩些、對醫院的作息要求配合度很高的(應該是)病人們而已,而這些人或許只是話不多、有時候或許有人會習慣性地出來為其他人提供生活上的幫助,這邊好像也沒什麼太多的暴力傾向的人,生活作息上似乎也沒太多異於一般人的地方,反而還讓我們看到就算生病了,人類本性還是會做著彼此有助益的行為;在那樣封閉的環境中,彼此的行為或許還會產生撫慰、讓人感到心神安定的作用。
於是,即使在已經病了的狀態之下,人畢竟還是會有情感交流的需要與事實的存在的。
所以一對男女病患即使隔著中庭不同樓層的鐵窗,有機會還是居然也能講幾句調笑的話,不管得到怎麼樣的答案,似乎還能見到彼此說上話,心也比較安定了。
所以有一個妻子被電話找來探視,卻又在見了面之後要嘛被病夫趕回去、要嘛提出他想回家的對話之間,回應著丈夫的情緒性與重複性的詰問,之所以那麼地耐著性子,一切都只是因為彼此之間仍然存在的愛。有家人帶水果來探訪的病人也是幸福的,不管平時受到病友之間的對待、或是平時做了什麼行為,在物資固定的醫院裡面,這樣意外總教病友戀著那些食物而彼此之間更客氣了起來;可是更現實的情況是,不管再怎麼樣溫暖的片刻,仍然掩飾不了病人畢竟沒有辦法回到有家人溫暖包圍之處的事實。
所以更現實的是,住醫院畢竟是要花錢的,如果家庭負擔不起的時候,還是只能把病人帶回家,只是可以選擇更好聽的答案跟病人講說已經復原所以要回家了。家人依舊是關心病人的,如果不是經濟負擔不起,當然還是希望醫院所謂的治療能夠對病人發生作用,甚而是復原可以健康地回家;但是在這樣一個國家花錢對公民提供照護的地方,最低程度是單位的正常營運經費最好能有穩定的財源,如果使用者沒有辦法依照遊戲規則付費造成公家單位營運上的困境而造成單位無法繼續正常運作提供服務的話,是否有可能形成更多的社會不公義?在那個病人回家之後不知道何去何從所以邁出家門往大馬路上一路前行不知要到哪裡、要往哪裡去的背後跟拍了好幾分鐘的鏡頭終於停頓之後,實在讓人無法釐清到底是沒有辦法自給自足賺到足以供日常必要所需的薪酬比較不公平,還是身為一個生病的公民沒有辦法有能力繼續接受國家的照護是比較不公平的。
圖片來源:
http://gallery.photowant.com/b/gallery.cfm?action=still&filmid=ftcn21771817&pid=FA2013TS-FTCN21771817_000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