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Jodi Picoult
譯者:林淑娟
出版::臺彎商務印書股份有限公司 初版四刷2006.12

  很感人,闔上書本後,有意猶未盡的好多好多讓人再去回想的問題;並不是想破解,而是讓人感嘆在巨大的生命之輪的面前,如果面對到同樣的問題時,難道我們自身就能做出其它更好的選擇嗎?
 
  看過、聽過不少的讀者都說感動到哭,或是一面看一面哭…,不哭的就代表冷血嗎?我不禁這樣想,後來釋懷於自己其實比較容易被畫面加音樂加氣氛的渲染給催動,這樣的安慰自己不知道是否就真的讓自己比較不冷血了?
  可是又不免想到,其實書裡面層層覆加上去的懸疑(它不是推理小說,但是每一個人在以自身立場接續故事時,總是把情節流暢地交待清楚了,但是所隱含在故事之後的故事,作者總是巧妙地帶領讀者往下一個流程走去,遲遲未交待清楚,卻也不影響事件的持續進行,摸不到頭緒,但是讓我這種想知道結果的傻讀者非常甘願拜讀完畢)、情緒的張力、歷史的鋪陳…,卻不是兩個小時以內的畫面就可以完整交待完整的,可能只能著力在一兩個角色身上;但是如此一來,就不能讓書裡面的那種衝突、又愛又恨、是愛似恨…無法讓角色們各顯其職地都展現生命力了。如果放到電視劇裡面,怕是原本的爭議就只是被拿來當做八卦討論,或是居然會看到氣色很好的姊姊和媽媽在每一幕忙碌地「奔波」…這樣的東西恐怕也不是忠實的讀者想見的。還是留存為文字繼續讓讀者細細品嘗其中蘊含的愛恨情愁(結果以上一整段證明我只有在廢話的時候最能廢出又臭又長的感想…)
 
  這故事講的是守護者的故事,雖然很矛盾地,如果沒有姊姊,就不會有這個有計畫性的守護者出生(也不會有這個故事的完成…)。短短兩個禮拜之內,撕毀了郡裡面一個看起來仍然融洽,但是似乎讓人既同情又不知如何好好相處的家庭,然後在這短短的歷程之後,從某一個契機開始,又找回凝聚力,把實質內在似乎早就四分五裂的家庭,慢慢地又拉回好似一個「正常」的家;可能不知道如此的祥和可以維持多久,不過終是一個平和的家庭生活持續著,還有一個曾經的人生傷口再次被揭開,然後再慢慢癒合而好好攜手走人生的故事。
  最起碼這是作者完成這一個故事的語氣。人還活著,有時候最低限度不就只是為了連自己也不確定到底存不存在的希望嗎?
  
  故事的編排蠻特別的,讓每一個主角人物都有可以站出來為自己的立場發表意見的時候,每一個不同的人串起了不同的日子,短短的這幾個日子發展了風暴也似的一場事件,就感覺很像是真實的人生正歷歷在目。生命是那麼沉重,卻能讓作者以貼近人心的敘述讓人親近、也讓人不忍那麼許多可能就發生在你我生活周遭的生活片段。
  文中也有作者很多有關被傷害的感覺的描述,不管最後被揭起那些曾經的痛處在讀完了故事之後有沒有被撫慰,那種有人瞭解自己傷痛的親近,多多少少也能讓人覺得本書的可親。
 
  我曾是個責怪著父母長大的小孩,在邁入三字頭的歲數以後才能近乎釋懷曾經的計較,但是我還是不免無法認同作者這麼輕易地就放過書中身心俱疲而偉大的母親,曾經的那些不受重視、自認應該是家中的隱形人…的感覺統統回到身上來,怨念非常深。雖然家中沒有發生過事關性命的爭端,不過愛計較的個性實在沒有辦法像書中的守護者一樣為自己的權益發聲卻仍深愛家人、深愛一整個家。不過現在我知道,有時候有些我們從來沒想過的事情會發生的還是會發生,無力可挽回天的時候,只能盡力去做;沒有辦法做到所謂的公平,也只能盡力;有信念,就盡力去做…也許在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失敗,但是在生命將完結的時候如果自己知道沒有盡力,那麼懊悔、且知道無法為這個懊悔再出力的人也只是你自己。
 
  書中的媽媽有信念,很強的信念,強到幾乎(個人觀感)應該是偏執了(甚至到我會覺得:難道她因為覺得生病是她的錯,所以她只是近乎機械式地想彌補這個錯,偏執到要把所有的家人拉下來淌這趟渾水為職志?而不顧病人的意願-因為只有她知道什麼是對家人最好的-只肯堅守自己無理的偏執,因為似乎再沒有其它家人是支持著這個要盡力的理念了),也許因為小孩不懂,所以她並沒有多作解釋,只有說你不知道你放棄的是什麼,如果這樣的盡力連原本應該是最親蜜的丈夫都無法理解的話,好,也許最後因為你圓滿地執行了自己的信念而成功了,但是最後能陪著自己欣賞著自己的成功的人又有多少呢?家人間應該不是只以一個人的信念就可以照顧完全家大小的(當然除非這個家人只有總數一個人例外…)。
 
  結果這個守護者被目的性地生了出來,最終最終也近乎雲輕風淡地走,全篇故事以她為中心,但她也不是中心,只有全家力量集中的病人(也非常地有自知之明地「因為,問題老是回到我身上」,算是整個故事的發端,故事全程她都有在場,可是卻不太有什麼主述的機會。這是一個可能很多人覺得很無聊,但是私心以為有趣的安排。這樣也好,讓那曾經以為自己真的是隱形人的一員,畢竟還是有可以站在鎂光燈下的好舞台。
 
  說這麼多,怨念也非常深,還有更多的沒講,因為被勾引出來的想法還有更多更多。只能說這是一個很人性化的故事,故事說完了,也沒有辦法幫讀者找到任何解答,或是提供什麼標準答案。因為只要是人的事情,因應不同的場合、時機、氛圍…可能就產生各種不同的反應,然後事情就會有不同的發展。不同的發展有沒有「好」或「壞」?很難講。微小的人們只不過是希望能夠在一生當中盡量去做一個當下最好的決定,然後盡力去完成。儘管那得付出很多代價,儘管那是要讓自己去做壞人。
  
人的事情,「沒有是非,只有立場」罷了。
 
 
 
圖片來源: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4791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ndm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