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文好像前兩個禮拜的時間就該寫了,記錄一下趕場的時候可能愛用的地方
一言以蔽之:人,是有惰性的:p
不過在這已經進入寒冷時節的時候如果想來個好喝的湯的話也是可以參考的
不過幾次下來,去的時候不管是哪一家吃的都是排骨酥米粉
所以以下記的也都只有對米粉的感想
因為之後都是自己一個人就衝去的,那樣的狀態之下拿出相機照相我會害羞
所以內文不含實物照
九月的時候在同事的帶隊之下來到這間
門口在不影響店容的地方大大小小地貼了哪裡又哪裡的介紹
這種東西除了在網路上做行前功課,否則當場看的話沒有太大感覺,有的話也只是看有沒有名人簽名
這一家上米粉的時間會比較慢(後面會說原因)
看到湯我先嚇了一跳,想說這麼深的褐色應該很鹹吧
可是並沒有,也沒有什麼油膩的感覺
味精這種東西我感覺比較鈍,但是之後的幾個小時也沒有感覺渴
顏色雖然很深,但是是很清又很有味道的湯
帶骨的排骨這種東西我只吃肉,聽說骨頭是精髓,但是我真的不會ㄘㄥ\啊
雖然是炸過的東西,但是不油;湯裡有加一些油酥,也不會讓湯油膩入不了口
肉已經有入味的感覺,但是吃起來沒有老掉的感覺,是很讓人喜歡的口感
米粉煮到軟而不爛,有入味
印象中還會有一兩塊白蘿蔔,也是軟而不爛,不用咀嚼入口已化
(最後這一次去沒吃到,所以不太確定;也是印象中好像都有豆芽菜,不知是否因為沒有蘿蔔的原因所以這次的豆芽好像比較多…)
排骨酥什麼的這種東西除了泡麵之外,已經在我的生命中缺席很久了
被人帶來這邊後,有時候總不免跑來這邊安撫一下被挑起的想吃的衝動
距離十一月大拜拜開始前的幾天跑去勘察地形,然後發現了這一間
也不過就同一條馬路上,也不過就是斜對面而已,為什麼一定要做相同產品
感覺是沒有開很久的一家店面,可以跟人家拼的可能是老闆的年紀看似老字號
不過人家是(看起來也是)老字號的東西,何必去競爭這一塊市場
(到現在我也還是不懂,也不太相信不算熱絡的大馬路兩邊可以因此形成商域)
那時候因為是下班後跑去堪察的,暗嘛嘛的一片沒有注意到店門前的那塊紅布
可是實在忍不住說,湯好喝,很清,又不是淡無味,喝了會想一口接一口的
沒有油蔥,照樣很有味道
比較:兩家湯都好喝,楊家的湯鹹一點而較有味,很令人回味
何家的湯清一點,可是個人真心喜歡
排骨酥我自己是比較喜歡這一家的
這是個人喜好的問題,像鹽酥雞我也偏好要炸到肉老一點
整塊排骨酥煮到比較軟爛,入口整塊肉已化,但是因為肉老一點仍需稍咀嚼
比較:兩家都有入味好吃,楊家的肉比較還黏在骨頭上,可蹭整塊骨頭
何家的是個人喜歡的口感,蹭起骨頭比較快吸到汁
米粉的話則不相上下,口感各不同,想要不同的口感的話都有得選擇
比較:楊家的可能因為煮得稍久,是比較軟的,也比較入味
何家的上菜比較快,可能煮的時間較短,但是較硬而比較不入味
但是因為這會讓我遙想起懷念的味道,所以個人偏好
其它的就是非主體的東西了
像是白蘿蔔的話都有入味,個人印象中是何家的軟一些
香菜這種東西因為個人偏好所以兩家店都讓他們加,感覺比較有台灣味;但是因為各人喜好,也可囑店家不要加
兩家的份量應該不相上下(我會覺得可能何家的湯多一點)
楊家用的是比較小的碗;何家用的是比較大的碗公(上菜的時候忍不住鄉巴佬地嘆了一下:好大~)
不過容器這種東西也沒有什麼好比的,純粹個人記一下大碗公的觀感:p
排骨酥類的東西都是一份65
兩家各有所長,整體而言對我來講也沒有誰被誰比下去的問題
想要有不同味道的時候在同一條馬路上的對門就有所選擇
對懶得想吃什麼的我輩實在太方便了
楊家:台北市漢口街2段17號
何家:台北市漢口街2段2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