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導演:楚克 薩克瑞科(Chukeid Sakveerakul)……1981生
演員:庫薩達 蘇庫尚(Kitsada Sukoson)
改編自漫畫「The 13th Quiz Show」,漫畫原作者Ekasit Thairat也參與電影編劇過程
 
 這是一個過程很厲害的故事,原創性很高,步調好像有點亂,結尾稍稍令人失望(大概是因為壹週刊看太多了…),當然有可能是因為被美式大製作的片子給胃口養大了,所以覺得受儒家思想所影響之下的結局並不那麼厲害,然後也沒有辦法故事說到催人熱淚那樣的程度。
  
 說步調有點亂的原因是因為在整個駭人(電影片名的譯法)的過程當中,在接續不同關卡的駭人情節之後,有時候會是無厘頭的停格或是笑點,有時候會有不知如何因應表情的錯愕;當然這也有可能是因為每一個文化的思考方式不一樣,也許在當地覺得是劇情這樣連接是很順的事情,對於我們這種吹毛求疵的文化可能就會覺得會不知所措。
 不過這也讓我想起曾經的《曼鼓瘋》,推薦的文案裡面把故事還有導演的本事說得感覺很厲害的樣子;但是對於我們這種一輩子只接受中文訓練的人,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會稍稍有:「難道我看電影的功力這麼弱」的想法。後來經過在場的曾受泰國文化薰陶的觀眾表示之後,才知道文化的影響除了表現在翻譯之外,在畫面的流動當中也是會讓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認知的,如何讓不同的思維感受自己所引以為傲的文化,《曼鼓瘋》的導演在會場上的笑鬧聲中也覺得這是應該拿來好好思考的事情。

 說這故事很有原創性的原因,是因為在人的一生當中,可能很多人都會在自己不如意的漫漫人生歷程中,或多或少地曾經希望能夠天外飛來一個神蹟,讓自己可以躲過、起碼是暫時逃脫困厄,而這個劇本真的實現這個神蹟,最棒的是還是以遊戲的方式進行!(這個驚嘆號是因為在片子之初始,我還很是驚喜地摩拳擦掌等著後面故事的顯靈,而完全忘了片名所揭示的是恐怖片…)
 只是,電影除了娛樂的功能之外,是不是或多或少要附加一些積極的功能?我不敢說一定要有正面的教育意義這樣正氣凜然的東西;而是說,這樣的一個神蹟安排的漸層上面,從一開始最容易的反求諸己便能跨過門檻,然後解除了自己的心魔開始要豁出去背水而戰,然後開始社會化了,又是從最簡單的piece of cake之後,進入成人小班、成人大班、血肉淋漓的團體班……然後的然後就會是挑戰魔王過關卡以求最後把公主娶回家…嗯,本片最後的獎賞只有$$,是沒有公主啦。但是個人淺見會覺得,如果最後的最後只是要挑戰心魔,那其實在故事過程當中就應該對這一部分要加強鋪陳,而不是把片長只是拿來打鬧過場。就主人翁這一段的悲慘人生來講,各階段的漸層渲染戲劇張力是不夠的(主人翁OS:我就已經這麼慘了你還要跟我講什麼戲劇張力!你真的是被好萊塢洗腦給洗得再也義無反顧了嗎!),在所謂的遊戲歷程中,每一個階段對主人翁的心境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這樣的影響又會對後續關卡的闖關時,造成什麼樣的心理障礙或是開展視野?而在最後的魔王關卡拉距戰當中、在經歷了這麼多悖離自己原本個性的離奇遭遇之後,主人翁應該已經不是最初那個逆來順受的那個衰傢伙了;所以最後的那一關真的還有那個拉距的困頓之處嗎?就我們身為一個「人」的身分,不是會對這樣的心理衝擊、轉折產生不同程度的好奇嗎?
 
 雖然個人覺得這個劇本的原創性很棒,但是還是不免要想:所以我們能夠從這個有趣的劇本裡面,讓我們的人生視野增廣、拓深多少?
 





圖片來源:
http://activity.starblvd.com/activity/13belov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ndm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