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基於所謂的支持國片立場、也基於台北人立場(雖然是台北市,而台北市其實並不是我的家…),好像應該寫一下《台北二一》;況且本片所展現出來的誠意,是會讓身處在台北的觀眾更有所感慨的。
 
 會來這邊的不知道有幾隻台北貓,不過台灣的電影當真對台北人是很好的,各種不同的片子在台灣各地取景,可是有被留存下來已經不復存在的街景,大部分都是台北,像是中華路的天橋拆了有《天橋不見了》可以懷古,大安森林公園還未臻完備前有《愛情萬歲》可以讓人遙想現在的悠然而曾經的混沌,福和戲院要拆了有《不散》可以見證曾經存在的歷史…,當然不止有蔡明亮導演這位外來兵的作品,在更多以前時期的作品裡面還可以見到曾經的中華商場、市區地面上的火車、和樂的農村還有產生了不少英雄好漢的眷村等等的。
 《台北二一》一開始未完工的台北一零一大樓也是,昭然若揭地明白表示這是一個發生在台北市裡面的故事,將會有很多台北的生活、環境、起居,在片子裡面可以看到很多台北的景物,讓台北人感覺到熟悉的幸福;而其實講的故事是在地球的任何角落都有可能發生的,不獨台北。
 
 相處了七年的感情該怎麼處理呢?面對感情路、生活的意見不一致的時候又該怎麼讓生活繼續下去?二十歲年代的人對事情未來的變幻是這麼地無法確定,長了一輩的人的處理方式會有更成熟嗎?生活真的有辦法找到所謂的圓融不傷害到任何一方的解決方式嗎?想找自己的幸福是自私的嗎?無法提供答案的就是有罪的嗎?有了確定的答案就真的有確定的未來嗎?不要輕易放棄就真的能走到甘美的未來嗎?愛情是真的跟時間多久沒有關係的嗎?享樂主義就是除了第一個禮拜是愛情以外其它的就是收拾殘局的過程嗎?所謂的家庭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多年的妥協茍且與不上檯面造就的到底是怎樣的親朋好友關係呢?台北人的想法中,到底什麼才是重要的?
 是這樣的有生命力,卻也是這樣的未知。
 
 跟《飲食男女》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地方在於,當初吳倩蓮的角色可能在一開始讓人以為會是最有定向最早離開家裡的人,最後反而是留著一肩挑起家中裡裡外外的變化,並與原是一家之主的父親辦了一頓感恩之宴。本片的小瑾在家中凝聚力所在的母親終於還是囿於客觀環境而另謀發展之後、開枝散葉的家也漸漸分崩離析之後,還留在於這個原本是她最早思考著要離開這個賴以依存的棲息地,面對著現實、面對著生活、面對著不確定。
 
 導演帶了他的家人到了現場座談,其中有一個是滿場飛的小朋友,三、四十歲的人,養著十歲不到的小朋友,講著二十歲一代及其長輩的故事,有著對電影聽起來是一輩子不輕易放棄的理想;演員帶著已經可以做職業表演的功\力並懷抱著對表演的熱誠;在不確定的未來裡面,這樣的熱情渲染不禁讓人對未來不會絕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ndm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